- · 《当代电影》编辑部征稿[10/30]
- · 《当代电影》杂志社收稿[10/30]
- · 《当代电影》杂志社刊物[10/30]
- · 《当代电影》期刊栏目设[10/30]
- · 《当代电影》数据库收录[10/30]
- · 《当代电影》投稿方式[10/30]
越南电影产量少但精品多,越南导演陈英雄,有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越南电影为何能投资少,质量高 越南电影至今只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,由于经济落后和长期战争等原因,电影产业发展缓慢,《同一条江》是上世纪五十年代,由阮鸿仪和范好民执导的
越南电影为何能投资少,质量高
越南电影至今只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,由于经济落后和长期战争等原因,电影产业发展缓慢,《同一条江》是上世纪五十年代,由阮鸿仪和范好民执导的,第一部故事长片,从此越南电影开始了艰难的历程。
越南电影以叙事风格粗犷和表现人物真情实感为特点,但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,无论从拍摄数量和拍摄质量都无法保障。
在越南改革开放之前,年产量经常不足5部,而同年我们的国产影片数量超过了600部,其规模数量仅相当于不到二十分之一,比例差距之大可见一斑。
然而这样一个历史短、投资少、产量低的国家所拍摄的许多影片,却在国际影展上屡屡获奖,产生的反响和文化影响力巨大,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。
国产电影在走出国门的尝试中,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
如今,我们应当改变以往过于同质化的电影语言模式,因为艺术的魅力在于个性与发挥,要加深对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,传承与发展意义的认识,正确理解电影艺术创作中的差异性所产生的矛盾。
进而在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中寻找普适性,并将两者相结合共同发展国产电影,使之发展为充满差异性的,生命体验的表达方式,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,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。
李安的《卧虎藏龙》是华人电影,学习好莱坞走入世界市场的一个成功的例子,证明了中国电影能够借鉴,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技法。
在与国际接轨中弘扬民族文化,用差异性的文化表达方式,来展示人类共同的情感与普适价值,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,并且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发展,从而创作出具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。
如今,我们看到国内导演,通过理论探讨和电影的创作实践,色彩语言的运用在由表象化理解,向主观色彩运用发展,创作者们能够认识和掌握民族文化的艺术特征,并通过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,来激发观众的情感体验,使得所创作的电影作品,具有了较为丰富的精神内涵。
这种逐渐进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色彩观念,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西方观众所认同。由此可见,中国电影人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色彩观念,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研究,在创作中合理运用被称为电影的灵魂的色彩语言,使得电影这一文化传播的使者发挥更大作用,才能使不断扩大我国影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可能。
完美融合各种视听元素,是电影人永远的追求
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,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,国产电影在走向世界的征途中,仍需电影人的不断努力。
在不断提高影片艺术性的同时,还要体现蕴含其中的价值观,因为只有价值取向的确立,才能使文化传播具有意义。
这样建立起来的电影产业,才能真正的体现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,这也是当代电影工作者的,重要使命和责任。
其实任何一部电影,都是导演借各种视听元素,通过整合后完成的文化产品,色彩语言是影视元素之一,除了具备表意功能外,还能体现丰富的精神内涵,是导演电影艺术创作中在真实与虚幻、表现与内涵之间搭建的桥梁。
虽然色彩形态的表现方式是客观理性的,但其内涵却是主观感性的,创作者通过色彩语言的表达,可以使其由自然真实达到艺术真实,由自然属性升华为文化属性。
虽然视听语言技术,随着科技发展也会发生方式和内容上的变化,但能够使电影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原因,即影响人的观影心理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却是不变的,而能够将两者统一正是电影人永远的追求。
陈英雄的作品,是个值得我们借鉴的好示例
陈英雄电影作品的色彩语言运用,充分体现出了主观性以及民族性和地域性差异的特点,由于东方的成长经历和西方的教育背景,造成其内心的矛盾和冲突,使他在电影实践的探索中试图将两者融合。
在对色彩语言运用中,他非常重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性表达,而不仅仅是于对场景和人物的表象描述。因而扩展了叙事空间,并且他将电影的色彩语言,用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,使“色彩是电影的灵魂”的观点得以完美体现,并因此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。
文章来源:《当代电影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dy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417/6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