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当代电影》编辑部征稿[10/30]
- · 《当代电影》杂志社收稿[10/30]
- · 《当代电影》杂志社刊物[10/30]
- · 《当代电影》期刊栏目设[10/30]
- · 《当代电影》数据库收录[10/30]
- · 《当代电影》投稿方式[10/30]
200万弹幕求出圈!当代技术和国潮加持下,戏曲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如果要评选520最美的电影,我一定选它。” “不懂戏曲,但这部戏曲电影太美。” “终于有点理解了戏曲之美,空灵婉转,有想象空间。” 收获这样正面评价的,是刚刚上映不久的
“如果要评选520最美的电影,我一定选它。”
“不懂戏曲,但这部戏曲电影太美。”
“终于有点理解了戏曲之美,空灵婉转,有想象空间。”
收获这样正面评价的,是刚刚上映不久的粤剧电影《白蛇传·情》。在豆瓣网上,这部电影得到8.1分。
猫眼APP显示,《白蛇传·情》上映5天票房312.5万元,排片率只有0.8%,但上座率达到1.1%,同期《速度与激情9》上座率为0.6%,而《悬崖之上》则是0.7%。尽管票房不算高,但观众中有不少并非戏曲爱好者。相比一些电影制片人花样“要排片”,不少网友自发呼吁增加《白蛇传·情》排片量。
网友对《白蛇传·情》的好评
近期“热”起来的戏曲电影,还有刚刚上映的滕俊杰执导的上海出品8K京剧电影《捉放曹》,拿下去年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《贞观盛事》。此外,不少戏曲电影网上评价不俗,京剧电影《霸王别姬》豆瓣评分达到9.0,《锁麟囊》达到9.4分。沪剧《挑山女人》则被年轻观众评价“真实而感动”。
“年轻人对国潮、国风非常有兴趣,能通过电影这种现代表现方式向年轻人传递戏曲文化,是一种积极的尝试。”尽管有了“出圈”苗头,但一些业内人士也担心,过于“讨好”年轻人,过于强调电影技术,会削减戏曲的精华内核。
当代电影如何传递传统之美,探索实践还在进行中。
戏曲电影《霸王别姬》在洛杉矶举行海外首映
写实还是写意
“戏曲部分没有发言权,但是作为电影真的是美!”记者日前走访多位看过戏曲电影的观众发现,他们最明显的感受就是“传统之美”。
中国传统审美讲究“写意”。相比电影具象化、写实化的取景、道具等,戏曲在舞台上往往陈设简练,全靠戏曲演员表演带动观众“脑补”。例如京剧《三岔口》里经典的深夜打斗场景,在戏曲舞台上光线不减,一桌两椅,全靠演员步态和动作设计来营造“摸黑”感。
“连上五色下五色都不分,一桌二椅的布景程式都不理解,还来导演京剧?”一部戏曲电影下的评论,强调戏曲与电影的“泾渭分明”,首要差异就在“审美”上。
有网友对戏曲电影的要求依然是“符合戏曲”
过去,部分戏曲电影往往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:要么直接将戏曲舞台影像化,要么将戏曲人物放进实景之中。但这两种方式的弊端十分明显:前一种无法体现电影的优势,而且对戏迷票友来说现场感不够,又难吸引一般观众特别是年轻人;后一种人物与场景完全割裂,有观众就表示,“画着大花脸的人物出现在现实的建筑场景中,格格不入”。
从场景布置到服装设计,《白蛇传·情》对比舞台上的戏曲演出,“实体化”非常明显,但又不是完全用电影的方式布景取景。例如剧中的城镇,小桥流水,白墙黛瓦,构筑出江南水乡的风貌。但实景之外又虚化了远景,影影绰绰的方式消解了现实感,予人水墨画一般的质感。
《白蛇传·情》虚实结合
很多观众都提到片中“水漫金山”一段,白素贞与小青站的礁石和水面很真实,却通过颜色贴近水墨感,远处群山壁立更是虚化写意。特效制作的巨浪翻涌,仍采取这样的色调,让滔天巨浪既有真实感,也有水墨流淌的飘逸感,观众评价“大场面”“声势更在画面外”,甚至有人看出了“二次元感”。
电影《青蛇》动作戏借鉴戏曲强调身段美感而非打斗精彩
事实上,戏曲舞台与影视作品的互鉴一直在探索。徐克导演的《青蛇》,不仅让更多电影观众感受到戏曲妆“铜钱头”的美感,影片中青蛇与白蛇的动作打斗戏,不强调电影动作戏的“真实感”,反而以演员舞蹈般的动作和定点肢体语言展现美感,这是戏曲舞台上常见的表达方式。上海京剧院出品的《大唐贵妃》,则尝试运用多媒体影像技术,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融互补,让原本相对简单的舞台景象变得丰富多彩。
沪剧电影《挑山女人》干脆采用了将生活原型人物与舞台艺术形象交融拍摄的方式,保留戏曲和电影的双重优势。导演汪灏认为:“电影是实中有虚,戏曲是虚中有实,戏曲电影的导演应该找到一种途径让两者契合,互补长短,互相衬托,才是正道。”
文章来源:《当代电影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dy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610/779.html